聚焦山地光伏 | 帷盛科技亮相首届山地光伏投资建设论坛 推进山地光伏高质量发展
2025-08-14 文章来源: 阅读:3830次
近日,由行业权威机构主办的首届(2025)山地光伏投资建设论坛暨山地光伏电站设计与设备选型研讨会在成都圆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投资方、设计院、设备制造商与工程建设单位齐聚一堂,聚焦山地光伏项目在设计、建设与运维中的关键挑战与创新路径。

作为光伏支架行业的领军企业,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会,技术总监于子一以《山地光伏电站支架产品解决方案》为题发表主题演讲,获得现场嘉宾的高度关注。

狙击山地光伏项目行业痛点  帷盛推出支架系列产品解决方案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高达33%,在这类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光伏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但因山地地形普遍存在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差、气候恶劣、生态脆弱等原因导致山地光伏项目建设难度较大。
针对上述痛点,帷盛科技在针对山地光伏项目产品设计时采取的先进技术措施及相关研究工作,比如在产品设计时利用专业软件,通过遥感地形数据生成三维仿真地形,进行直观评估和地形分析,同时还可以进行仿真排布设计,从而保障产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等技术措施。同时在山地光伏项目,还需要考虑包括荷载计算时山地修正系数的合理取值,是否进行内外围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多元化产品体系,匹配不同坡度与场景
通过多年技术研究以及丰富的产品工程应用经验积累,帷盛科技推出一系列的支架产品解决方案,例如:带有“多维调节模块化构件”适应复杂地形的平单轴跟踪器产品,不仅地形适应能力强同时还具有发电量更高、出力曲线与电网耦合性更好的特点,同时结合AI人工智能与气象大数据预测模型,进行电力需求精准预测与智能控制,协同优化电力市场现货交易策略,助力光伏电站发电收益最大化;在一些地形更加复杂的山地光伏电站,可以采用柔性支架产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同时针对新推出的柔性跟踪支架产品也做了介绍,产品结合了柔性支架以及跟踪器产品的优势。

1. 帷屹平单轴跟踪系统(≤10°坡地)
单排独立运行,适应不规则地

大功率组件1P排布,发电增益可达15~20%

AI智能算法修正地形偏差,避免遮挡
支持接入全球气象大数据,实现大风、降雪、暴雨等极端天气预警与电力交易预测

2. 凌云单层悬索柔性支架(>20°坡地及极复杂地形)
大跨距(~20m)、高净空设计,减少土地破坏

地基承载要求低,适配脆弱生态环境

模块化施工、桩基规格小,适合坡度大且无法使用大型机械的场地
在山地光伏中较三索结构更稳定、成本更低

3.凌风柔性跟踪支架(适用于起伏大、桩基少的复杂地形)
支架成本低:较常规平单轴成本降低 10%以上

施工效率高:跨距大、桩基少,基础施工效率提升约 30%以上

运输成本低:每MW支架重量较传统平单轴减少 40%,运输安装成本压缩 25%以上

4.固定支架系统(10°~20°坡地)
前后双桩结构,牢固稳定

两块件竖直排布,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根据地质灵活调整基础设计,降低建设成本

观点交锋,共议山地光伏安全与收益新路径
在嘉宾对话研讨环节,主持人针对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强风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光伏电站安全。对于参与山地光伏建设的支架企业如何技术升级保障电站安全性与提高收益进行提问。于子一指出,光伏支架是电站的“骨骼”,不仅承担组件支撑,更直接影响发电量与土地利用率。在25年的全生命周期中,极端天气频发,结构稳定性尤为关键。
他表示,山地光伏需结合地形、地质、气候条件进行定制化设计,并通过合理的结构方案与高性能材料,确保安全与收益并重。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以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取胜,避免陷入价格内卷,用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案例验证,技术实力落地
帷盛科技的山地光伏支架方案已在四川甘孜州、甘肃平凉等地多个高海拔、坡度大、地形复杂的光伏电站中成功应用:通过智能化跟踪控制、三维地形仿真设计、模块化施工优化、精细化运维策略,全面保障项目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山地光伏电站正成为西部、南部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未来,帷盛科技将持续深耕复杂地形支架技术,推动柔性化、智能化产品的创新升级,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二维码 帷盛科技
©2020 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3035430号-1
网站建设:翰臣科技